被称为“野鸽子”的斑鸠,中国随处可见,为何很少看到斑鸠巢穴?
在山林等环境中,容易听到“咕-咕咕-咕咕”的鸟叫声,那是斑鸠特有的叫声,它算得上可以通过叫声分辨出来品种的鸟类之一。
在城市中听到斑鸠的叫声,能带给人们一种放松宁静的感受,跟喧闹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斑鸠巢穴很隐蔽不易被发现
斑鸠适应能力较强,一般的鸟类为了生存只能在山林间活动,斑鸠经常活动在人类居住的区域,在饭馆或者校园食堂周边可以发现它们。斑鸠繁育后代是雌鸟与雄鸟一起抚育的方式,在生蛋之前,雌鸟与雄鸟会先挑选一处合适的地方搭建巢穴。
它们不会复杂的筑巢技巧,搭建的巢穴是用树枝叠加而成。斑鸠警惕性较强,选择筑巢的地方是雄鸟事先侦查好的,挑选的位置很隐蔽,这也造成一般人们难以轻易发现斑鸠的巢穴。
“鸠占鹊巢”的来源或许有一定的根据,只是不能代表斑鸠的一贯做法。部分斑鸠可能会选择将喜鹊留下的窝拿来用,喜鹊的鸟窝相比斑鸠搭建的鸟窝更加结实。像其他雌雄鸟共同繁育后代一样,斑鸠照顾后代,也是一只鸟孵蛋另一只鸟觅食。
野生斑鸠是一种小型鸟类,它们繁育后代时面临一些天敌生物的威胁,在人类活动的区域生存,斑鸠面临被野猫之类的动物捕食的风险。为了避免鸟蛋被天敌生物捕食,斑鸠一般会将巢穴筑在枝叶茂密的树上,树的高度一般在15-20米。
城市中多是一些绿化带的树木,而且会经常进行修剪,不适合斑鸠隐藏巢穴,所以斑鸠一般不会在城市中的树木树冠中筑巢。一些斑鸠会选择在居民楼的空调机箱上筑巢,空调机箱虽然也暴露在外,但较高楼层也能起到遮蔽效果。
斑鸠面临被作为野味猎捕的威胁
斑鸠繁殖能力不算很强,它们除了受到栖息环境越发减少的威胁,也面临被人类当作野味猎捕的威胁。在一些人看来,斑鸠选择在阳台筑巢,说明那里风水好,斑鸠认为没有危险。那样的说法虽没太多实际根据,但能吸引鸟类筑巢,说明居住环境确实比较偏向于自然状态。
斑鸠是一种“三有”保护动物,随意捕杀它们是违法行为。斑鸠遭到人为捕杀,主要是它们被不良商家宣传为很有营养价值的补物。很多人相信了商家的说法,以为吃斑鸠能起到滋补效果。
实际上,吃野生斑鸠存在很大健康风险,它们在野外环境中觅食,体内往往有大量致病菌,人食用了会感染其携带的致病菌或者寄生虫。
野生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超过家养动物,人吃了之后会积累很多重金属到体内,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。斑鸠能够适应人类生活的地方,人类应该跟它们和谐相处,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