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石敢当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人们为什么要立“石敢当”呢?
在一些农村乡镇的路口,特别是丁字交叉路口旁,或者建筑宅院的墙壁上,人们经常可以见到竖着或嵌着一块石头,上面写着“泰山石敢当”或“石敢当”。
这令人不禁纳闷,“石敢当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人们为什么要立“石敢当”呢?
历史上最早出现“石敢当”的文献是西汉史游的《急就章》:“师猛虎,石敢当,所不侵,龙未央。”
这里石敢当的意思就是“石头可以抵挡一切邪魔”。
把石头看作有灵气的东西,来源于远古时候人们的灵石崇拜。
那时的人们认为万物有灵,对生活中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难题的东西都怀有敬畏,形成崇拜。
比如火可以煮熟东西,还可以取暖,人们便崇拜火,也就有了火神。
而最初的猎杀武器和自卫工具就是用石头做成的石刀、石斧,石头还可以砸碎食物,搭建房屋,因此人们产生了对石头的崇拜,认为石头也是有灵的。
将“石敢当”立于丁字路口旁,则是人们认为这个地方地相凶险,是妖魔鬼怪常常游荡之地,立石敢当于此,则可以驱灾除祸。
石头与“泰山”结合在一起,则是源于对泰山的崇拜。
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死了之后,头部化为泰山,泰山就成了五岳之首。
从秦始皇开始,泰山就是历代帝王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。
提起泰山,人们往往会想到“重于泰山”“泰山压顶”“稳如泰山”这些词。
传说中女娲补天的五色石,采用的就是泰山石,因为泰山石聚集着天下的灵气。
西汉时期,文献记载“泰山有大石自起立”,被视为祥瑞之兆,这或许是泰山石用来避邪的源起。
在古代,宏大的宫殿建筑地砖往往以泰山石作为材料,就连一般的庙宇,都要用泰山石放在屋宇四角以避邪。
如今的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,都以泰山石作为奠基,毛主席纪念堂中水晶棺基座就是用泰山花岗岩所建。
可见,泰山与泰山石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力量。
作为避邪安宅之宝,自然非泰山石莫属。
目前最早出土的石敢当碑是唐大历五年(770)年所造,碑上写着“石敢当,镇百鬼,魇灾殃,官吏福,百姓康,风教盛,礼乐张……”由此可知,石敢当碑的出现不会晚于唐代。
大约在明代以后,这种泰山崇拜与灵石崇拜就结合到了一起,出现了“泰山石敢当”的字样。
清代时期,在泰山周围还有许多祭祀“石大夫”的庙宇,人们将石敢当尊称为“石将军”“石大夫”,当神一样供奉。
澳门有座“石敢当行台”,又称“石敢当庙”,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建成,是当时街坊用作公众议事的地方,也是专门为泰山石敢当修建的庙宇。大多数石敢当,只是一块石碑或其他材质的碑刻形状,而澳门这座石敢当行台,则将石敢当主神供奉,并赋予姜太公以石敢当主神的形象。传说姜太公“石敢当”的封号为女娲娘娘所封,因太公封神的时候,把封号都封给了别人,自己没有了封号,于是女娲娘娘将补天有功的“石敢当”封给了姜太公。
所以,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用来抵御邪魔、避邪镇宅的石碑,是泰山石与“石敢当”结合的产物,但到底是不是从泰山上取下的一块石头,外人就不得而知了。
2006年6月,石敢当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